《曾国藩传》一个人最好的活法,衣服能少买,就尽量少买,饭能少吃,就尽量少吃,学会给生活做减法,寡欲则心静,心静则事简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快三平台官方下载 > 新闻动态 >

《曾国藩传》一个人最好的活法,衣服能少买,就尽量少买,饭能少吃,就尽量少吃,学会给生活做减法,寡欲则心静,心静则事简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05:26    点击次数:62

《曾国藩传》

【中】 张宏杰 著

“不为圣贤,便为禽兽;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。”--曾国藩

出身平凡的曾国藩,科举考了七次才中秀才,以笨拙之道进入翰林院。

三十岁时立志成为圣人,职场升迁之路迅速,并在乱世中创立了湘军。

47岁时,遭到朝廷的弃用,隐居两年的他脱胎换骨,以“结硬寨和打呆仗”的方法平定了太平天国。

晚年的他大力提倡洋务,从笨人到一代儒圣,堪称是晚清的最后领航者。

他的一生,还可以看作是一场减法修行录。

没有显赫家世,也没有过人的天赋,却以笨人的姿态成就完人之名。

给我们的人生智慧是:

衣服能少买,就尽量少买;饭能少吃,就尽量少吃。学会给生活做减法,方能寡欲心静,心静则事简。

01

物质减法:以笨拙自律,养清贵之气

《道德经》里提到:

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。”

生活中,学会克制欲望,才能保持内心的清醒。

如果过分追求物质诱惑就容易让人陷入浮躁,会分散对事业的专注力,不要被物质绑架,明确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
曾国藩做官时,同僚们都爱攀比衣着。

在一次皇上召见时,三品大员们都穿着新做的织锦官服,只有曾国藩穿的是袖口已经磨得发白的马褂。

散朝后,有个年轻御史认为他寒酸,他却笑着说:

'这件马褂是我中进士那年做的,穿久了倒比新衣裳舒服。'

当年平定太平天国后,朝廷赏了曾国藩不少绸缎料子。

他转手就全分给手下将士了。

眼看到了过年,小儿子眼巴巴想着用新布料多做几件衣裳,他却摆摆手说:

“咱家祖祖辈辈都是土里刨食的庄稼人,能有件厚棉衣过冬就该知足了。”

在吃的方面,曾国藩更是出了名的不讲究。

有次下属特意备了一桌山珍海味,他就夹了口青菜慢慢嚼。

人家劝他尝尝鲜,他笑着说:“糙米粗粮吃惯了,嘴都变刁钻了,太精细的反倒咽不下去。”

哪怕行军打仗,他照样啃着馒头就咸菜。

他常念叨:“咱们吃饱肚子的时候,得想想天底下还有多少人饿着肚皮呢。”

就这样,从年轻小伙子到白了头发,他顿顿都是粗茶淡饭,从不讲究排场。

他的日记里有一句话:

“余服官二十年,不敢稍染官宦气习,饮食起居,尚守寒素 家风。”

尽管为官几十年,他也没有当官的那套虚头巴脑的做派,吃饭、居家都跟以前一样省俭。

正因此,他才能管得住自己的欲望。

节俭是一种传统美德,既是珍惜福气,也是养护身心的智慧。

在如今物质过剩的时代,学会做减法,让自律成为滋养精神的力量。

02

精神减法:以钝拙治学,破浮躁之障

曾国藩年轻时读书比较笨拙,没少被人笑话。

有次他在家读《史记》,一篇《项羽本纪》翻来覆去读了十几遍还没背下来。

正巧家里进了贼,小偷躲在房梁上等着他熄灯睡觉好行动,结果却听着他一直不断的重复背诵。

后半夜实在忍不住了,便跳下房梁说道:“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?我听都听会了。”

说完把文章一字不差背了下来,便气冲冲地走了。

可就是因为这样的笨拙,让他悟出了读书的门道。

他在翰林院当差时,同僚们都忙着读遍天下书,他却只守着《资治通鉴》,每读一卷就在书页间密密麻麻做好标记。

有位大学士路过,见他翻着本边角卷边的旧书,笑他:

“朝廷库房里有的是好书,你何苦守着这本破书?”

曾国藩合上书页说:

“好书再多,读不进心里也是徒劳。”

就这样,一本《通鉴》他批注了三遍,连书童都记得哪页夹着他画的朱红圈点。

除了读书笨拙,他还喜欢一个人坐着思考,甚至当成每日的必做功课。

在打仗最忙时,有天军情紧急,士兵们捧着战报在门外等了半个时辰,就见他端坐在太师椅上,双眼微闭纹丝不动。

等他睁眼接过战报,提笔就改了三处部署。

他说:

“刚才坐着时我在思考,东路伏兵该往后撤三里,否则必中埋伏。”

有次过年,湘军将领们摆酒庆贺,曾国藩喝了两杯就离席。

回屋后他反思自己,刚才在席间与人论战功,竟不自觉夸口,此乃大错。

第二天一早,他就去给同席的将领道歉。

这每日半小时的独坐,其实是在安静中反思,让他在官场沉浮中始终记得自己是个笨人,得靠日日自省才能不迷路。

所谓的独坐,实则是一场精神上的断舍离。

因为只有清空杂念,才能听见内心真正的声音。

03

人际减法:以退让处世,修圆融之道

《菜根谭》有云:

“路径窄处,留一步与人行;滋味浓时,减三分,请人尝。”

为人处世,能够做到退让是一种高明的做法,退让往往是另一种方式的进步。

咸丰七年那会,曾国藩被朝廷收了兵权,简直跌到了人生谷底。

以前跟着他的手下开始冷落他,朝廷里的官员还趁机踩他几脚。

换作别人,可能早就气得跳脚,但他给弟弟写信时只说:

“我就算是被人打掉了牙,也得把血咽下去。”

听起来他挺窝囊的,但其实只有他心里明白:这时候如果去争面子和论高低,只能是自取其辱。

与其跟朝廷较劲,不如先把自己的本事攒足,等待时机。

不是因为怂才退让,而是他懂得:在某些时候,舍得放下眼前的利益,才能换来更大的转机。

正如《增广贤文》里提到的:

“忍一句,息一怒;饶一着,退一步。”

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

战国时期,蔺相如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立了大功,被赵王封为上卿,地位比老将廉颇还高。

廉颇很不服气,到处放话要羞辱他。

可蔺相如每次听说廉颇来了,要么称病躲开,要么绕路走开。

手下都替他委屈:“您为啥要怕他呢?”

蔺相如说:

“秦国不敢打赵国,就因为有我俩在,要是传出我俩不合的消息,国家就危险了。”

后来,这话传到廉颇耳朵里,他立刻就后悔了。

老将军脱掉上衣,背着荆条上门请罪。

蔺相如赶紧扶起他,两人从此成了生死之交。

后来一文一武齐心护国,秦国好多年都不敢轻举妄动。

在人际交往中,懂得退让是一种选择,退让并不是懦弱,而是一种深沉的智慧。

只要以大局为重,学会包容,再大的矛盾也能化解。

写在最后

喜欢这样一句话:

“寡欲则心静,心静则事简。”

曾国藩的一生,用少穿一件新衣、少吃一口饭的减法,换来了多读一卷书、多悟一个道理的加法。

真正的富足,不在于拥有多少物质,而在于内心的从容;真正的强大,不是征服世界,而是驾驭欲望。

当我们学会给生活做减法,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减法之道。

少一些物欲的羁绊,多一份心灵的自在;

少一些外在的喧嚣,多一份内在的丰盈。

毕竟,人生最好的活法是:心无挂碍,自在从容。

您的每一个「赞」与「在看」,都是对我的鼓励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久湿人臭,湿热在哪,哪里就臭

下一篇:没有了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快三平台官方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